新闻中心
中药材价格不断飙升 药企将如何自处
行业新闻 2017-10-12 02:39:48
目前,中药材“身价”不断飙升。与此同时,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制药企业成本不断增加,利润渐渐变薄。一些制药企业纷纷表示,如果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,他们将向国家发改委申请提高药品招标价格。这一幕曾在两年前出现过,当时山萸等部分中药材价格出现上涨,部分制药企业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上调药品价格,这一要求得到了满足。
    但与两年前不同的是,此次中药材上涨的种类达30种。业内人士估测,下半年或者明年会有更多的中药材出现涨价。而中草药研制的复合药品及纯中成药,2009年的销量占所有药品销量的一半。
    此次,是否再次接受药企提价的要求,将是摆在国家发改委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。因为,这与刚刚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压低药价的初衷是相悖的。
    药材贵于黄金
    自今年3月份甲型流感之后,以板蓝根为领头羊的中药材拉开上涨的序幕。截至5月26日,板蓝根的采购价已经高达每千克28元,而去年同期的采购价在每千克5元到6元之间。每千克红花的价格也已从去年的100元左右,飙升到了目前的每千克635元。
    在价格高涨的药材种类中,备受争议的要数三七和冬虫夏草。
    据记者了解,在今年1月份时,每千克三七的价格仅295元,目前提高到了585元。而每千克冬虫夏草,卖家居然要价20万。“现在,中药材比黄金还值钱。”内蒙古一家药店的经理感叹。
    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信息和交易平台药通网,将常用的100种药材做成了价格指数,5月初在三七、胖大海价格回落之后,这个指数却于近日冲破了5000点大关。
    据了解,包括红花、白芍、桔梗、草果、云木香、丹皮、浙贝、羌活、水半夏、枸杞等药品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,其中,桔梗、红花、草果、羌活等药材的价格比去年年底涨了一倍多。
    据业内人士分析,此次价格大幅上涨,共有三重因素。首先是自然灾害的原因,云南是中药材三七的主产区,但今年大旱,导致三七的产量大幅下降。
    其次是目前野生中草药处于越来越少的状态,加之有关部门出台产业政策限制大量采集,这使得中药材多了一个涨价的理由——野生中草药药性提取液是人工培植中草药的10倍。最后,部分人的恶意囤积、牟利,造就了中药材“身价”赶超黄金的现实。
    “野生中草药越来越少是个不争的趋势,加上产业政策的调控,中药材涨价,恐怕是今后的一个趋势。”内蒙古某药业负责人认为,今后的中草药价格或许很难出现回落。
    事实上,以三七、板蓝根、红花、川贝母等中药材为主要成分的药物,一般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领域,此类疾病属于常见病。以上几种中药材也常被用于研制清热、下火、解毒等日常类药品。而据业内人士估计,中草药研制的复合药品及纯中成药,2009年的销量占到所有药品销量的一半。
    因此,涨价风潮一起,包括上游药材供应到下游药品零售在内的医药界颇为关注。
    药厂面临双重挤压
    自从3月份中药材开始涨价,某药业集团总经理已经在公司开了好几次会议,最终决定,减少生产量。一般来说,制药企业在头一年年底与供货商确定原材料采购协议时,会采用季度定价方式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,但这种协议对价格涨跌有一定的上下限,超过这一限度便会自动采取随行就市的采购价格。而该药业生产的一种以板蓝根等为主要成分的降火中成药,去年时出货价是1毛6,零售价是2毛7。目前,出货价已经涨到了2毛6,零售价最高4毛钱。“这样也只能保本不赔钱。”该厂负责人表示,去年生产了5000多万袋,在目前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,只能保守前进,相比完全退出市场,减产至少能保持市场认知度。
    而有些厂家则认为,目前的涨价局面还不至于让他们动起减产的打算。目前虽然利润比较薄,但是销量大一样可以赚钱。
    但薄利多销的优势究竟能够保持多久,尤其是对于进入医保目录的中成药和添加中药材的药品来说,由于面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压力,价格上行空间不大。
    在上游原材料价格和下游药品零售价格的双重挤压下,多数中成药制药企业表示,将会向发改委打报告申请重新定价,提高药品价格。这种动议一旦付诸实施,在价格的拉升下,2010年药品销售总额将远远高于2009年。但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刚刚实施不到一年的情况下,这样的提价申请显然有点不合时宜。
    医院会否提价
    受天气影响,药材价格波动幅度较大,有百姓担心看病成本是否会受影响。记者从广州几家三甲医院以及向医院供应中药饮片的企业了解到,遇到西南大旱药材减产这样的情况,如不涨价,企业势必亏损,但药价是个敏感话题,医院受有关政府部门严格监管,出售的中药饮片价格不敢轻易喊涨。
    虽然医院表面上说不敢涨价,但有两家三甲医院有关人员向记者坦言,通常医院和中药饮片供应企业在合作签订有关合同中,会就饮片价格调整进行注明。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,其中涨幅最大的是产自云南的三七,与去年同期相比,每千克涨了近6~8倍。“这种情况下,价格怎么会不调整……药价关乎民生,太敏感了。”一位医院人员如是说。
    广东某制药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,受环境等因素影响,向医院供应的中药饮片价格会定期调整,“该升的就升”,否则企业会亏本的,当然有时价格也会调低。至于医院给患者的中药饮片定价是否也会上升,该负责人表示“这不属于我们了解的范围内”。
    据介绍,药材属于“农副产品”,国内没有统一定价,随市场波动。中药饮片的流通方式主要是各个药材公司去药材产地购买药材,然后自行定价,通过医院、药房或是直接卖给消费者这几种渠道流向市场。通常,医院对药材收取的价格相对固定,而市民在市场上购买却没有统一标准、统一价格,质量、价格都可能差距很大。
    来自中国药材市场网的业内分析表示,当药材价上涨到消费者难以承受的地步,销售终端或处方医生会用其他中药代替,最终终端少用,销量下降。一旦销量下降,价格肯定回落。例如三七作为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之主药,并非无药可代替,试想作为消费者抓一剂中药,光三七一味10克就要十元左右,一剂下来就要二三十元,患者难道不换药吗?消费者喜欢用中药,一个因素就是价格便宜。此外,该业内分析,考虑到目前有广东等地政府物价部门的介入,三七等药材价格即便上涨,但会在比较保守范围之内。